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校园感怀
作者:□退休教师 罗世福
查看:25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古人常常以此成语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而时为今人的我们,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随之加快,这种感叹还更胜于古人。凝眸回望,自己于不知不觉间已由进入华东交大时的成年人步入了桑榆之岁。老了之后,就把身体健康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于是便格外重视身体锻炼,以期延年益寿,更多地享受到国家日益繁荣强盛所带来的幸福快乐。由此逐渐养成了绕行“孔目湖”健身行步的习惯。
  早餐后出了家门,沿着养心湖、二食堂、体育馆、露天大操场旁的宽敞通道一路向南,到达孔目湖兜上一圈儿后,再顺着湖西侧那条狭长沟渠边的水泥路和国防生大楼前的林荫大道往回折返。除遇特殊情况外,每日皆如此坚持,即使赶上不良天气,只要不是狂风暴雨,也均是如此。每日坚持在老校园内健身行步,而不去他处选择别的路径,真真切切地说,纯是出于我胸臆中对华东交大多年来积淀起来的深厚情感。
  忆往昔,岁月峥嵘。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来到华东交大时,这所由铁道部在林场创建起来还不到十年的铁路高校,乍眼一看,校园内青山翠翠,绿水滢滢。但细眼观察,却发现广袤百亩的校区内呈现出一派原生态的荒凉。除了校园中区并立着一座窄长的四层办公楼和三座同样是四层高的教学楼以及校园东侧的两座学生宿舍外,再无其他楼房建筑。全校总共只有三个系几百个学生,不仅规模小,教学科研设施匮乏,而且教职员工的生活条件也很简陋。家家都蜗居在原林场职工住过的矮旧平房内,使用煤球炉烧水做饭,解手得跑公共厕所,通往市区没有正规公路,没有公交车,全靠学校早中晚开行的三趟班车。
  条件尽管艰苦,但从全国四面八方涌来的干部和教职员工都展现出了华东交大人特有的精神面貌。当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开过,十年动乱的阴霾正在快速消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路线正在得到纠正,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长期扣在教师头上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臭老九”的黑帽子被彻底摘掉,成为了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一社会政治氛围的大转变,犹如温馨的春风吹拂着文化教育阵地,吹拂着华东交大校园。倍受激励和鼓舞的华东交大人,以筚路蓝缕、矢志不渝的拼搏精神,开启了一定要把华东交大办好,一定要把华东交大办成现代化新型大学的历史征程。
  看今朝,辉煌尽展。经过一代接一代人的砥砺奋进,学校发生了“粗糙之块成为了碔砆之石”的巨变。学校不仅范围成倍扩大了,由原来的一处院所变成了南北两区,而且办学规模和层次也都大为改观,成为了拥有十八个学院、八大学科门类、本硕博三级学位点、中外籍学生和教师逾两万人,省内外声誉日趋响亮的高等学府。为了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学校不仅和国内一些高知名度的高校、科研单位建立起了交流机制,而且和国外一些名牌大学的合作交流也日益广泛,日益频繁。培养出来的历届学生,很多人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中的骨干和精英人才。此外,学校在教学、科研创新、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以及文体竞技方面都屡屡有令人欣喜的成果不断涌现出来......一言以蔽之,华东交大已发生了今非昔比的巨大变化。
  国家在快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学校建设也永远行进在路上。当前,在校党委领导下,华东交大人正在以喜迎党的十九大为动力,以更加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为胜利实现学校百年奋斗目标,力争尽早跻身于国家一流高等学校而做着不懈的努力。
  健身行走在华东交大校园里,抚今思昔,心生无限感怀,衷心期望华东交大人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无惧无畏,勇往直前,攀登上新高峰。
华东交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412次访问,全刊已有3882561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