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有一种爱叫爱校如家
——追记原副校长沙国平
作者:□高欣音、盛中兴、李明亮、钟勇招
查看:60   


  “沉痛悼念敬爱的沙国平校长,他清廉风正,为人和气,他的离去,让我们悲痛……”2018年4月21日凌晨4时23分,我校原副校长沙国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78岁。广大教职工在“交大山水”、“交大办公室”、“交大长寿村”等微信群纷纷表达了悼念之情。
  一生奉献学校,一世高风亮节。在花椒这片热土上,沙国平退而不休的身影时常在校园穿梭,15年来,他身兼校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校老年体协主席、校老年科协主席多个职务,为学校建言献策,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带领离退休老同志开展活动,为群众谋福利……他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在退休后依旧呕心沥血、倾尽心血为学校、为组织、为他人。在这片他挚爱一生的土地上,他为之坚守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作为一位退休多年的校领导,沙国平同志仍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出谋划策,可敬可佩,我们在位的同志唯有勇于担当、殚精竭虑,方能不负师生的重托和老同志的期望。”校党委书记万明这样评价道。
  教学生涯新起点
  从工作一线上退下,本该安度晚年的沙国平依旧选择住在学校,为学校的教学评估和教学督导工作出力。学校教改课题申报、优秀教案、学生优秀试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评审、教学档案的建设等等他都有参与。
  2016年,我校迎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这次评估中,学校的自评报告审核,他和我们一起把关。因为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对我们的工作大有帮助。在准备工作快结束的关键时候,他还主动带着督导组成员到二级学院去督查进展。”时任教务处副处长的胡桃元说。那时,沙国平已经历过手术、住院,本该静养的他并没有放下自己的工作:审阅试卷收集、试卷装订的规范性、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公开答辩记录、学生毕业设计档案存档的规范性、实习计划安排表、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实验报告、课程设计大纲、学院督导组听课记录……这繁多的材料仅仅只是审核评估中教学档案检查的一小部分,已是76岁高龄的沙国平,在教学档案检查的工作上,主动承担了与其他在任领导一样的工作量。浩如烟海的材料,他一份一份地仔细检查,不时根据自己多年的丰富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育部专家组从7个方面对我校本科教学工作给予了"发展目标明确,办学定位清晰;高度重视本科教学,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突出;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效果显著;教学资源持续投入,教学条件不断改善;培养过程规范有序,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生源质量好,毕业生就业率高;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实时监控有力"的全方位肯定。这其中也饱含着许多像沙国平一样,在教学一线奋战的教师的心血。退休的他,依然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充分运用教学督导的平台,继续发挥传帮带作用。作为校督导组的组长,他积极主动开展专题性工作。对于教学督导工作,他有自己的经验之道:时常亲自到课堂和实验室去听老师讲课,观察学生的课堂反应。课后,他会及时和老师交流,针对授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指导,填写听课小结交到教务处质量科。土建学院教师鲁秀国清晰地记得沙国平听过他三次课,"有一次是水分析化学实验课,这门课程是十分重要的必修课,下课之后我才发现他站在门口听了很久,"鲁秀国回忆道,"他肯定了我的讲课内容,而且还指出我忽视了一个问题,他说既然这是一门化学实验课,可以考虑到化学实验室去上,这样效果不仅更好,还可以为学校节省资源。"秉持着这份对教育的执着,沙国平还先后应邀到艺术、经管和交通运输等学院作"如何当好一名大学老师"的讲座,以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谈体会。
  督导组日常的管理工作也是沙国平的职责,"他从来不会等上面下任务再按部就班地去做,而是积极主动思考,经常和我们交流他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晚上经常都能看到他办公室亮着灯。"时任教学质量科科长管晓涛回忆道。
无私奉献正能量
  发挥余热,步履不歇。校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校老年体协主席、校老年科协主席,身兼数职的沙国平用自己的行动默默诠释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从2007年我校老科协成立以来,沙国平就担任主席一职,10余年的时间里,他带领组织不断成长、壮大。对于组织的建设,沙国平有一套完整的思路,工作有计划、有行动、有总结。
  如何调动老同志的积极性,继续发挥我校老科技工作者的余热?老科协开展了建言献策、科普报告、科普宣传、科学考察等一系列活动:服务江西献计献策,先后向省老科协提出涉及江西改革与发展的建议20余条;定期组织出版工作通讯,将我校老科协开展的活动详实反映,至今已出版20余期;为离退休科技工作者开展高级技术职称评定,将当年因制度不健全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解决,为13位老科技工作者评定了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进一步调动了老同志参与组织建设的积极性。
  2016年,恰逢我校建校45周年,沙国平提出,让这些伴随学校一步步成长的老同志撰写一本回忆录,将当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历史记录下来,为后世续航。这本近30余万字的《难忘的回忆》,不仅凝聚了一代老同志的心血,而且是我校珍贵的历史资料。
  奉献余热的同时,还要强身健体。作为我校老年体协的主席,沙国平将当初分散的老年体育工作整合为现在的统一管理,从当初的4个分散组织壮大到现在的9个分会。只要省里举办活动,他都鼓励大家积极参与:五年一次的省老年运动会,一年一度的离退休老同志趣味运动会,每年一次的老同志迎新年联欢会……离退休老同志的活动风生水起的背后,是沙国平的倾心付出:每一年的工作计划都要征求大家意见,提前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反馈,老同志对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他都认真考虑、虚心采纳。老年体协副主席万水香记得:“歌舞协会中有爱好交际舞的同志提出要单独成立一个交际舞协会,他不仅支持,自己还带头学习跳交际舞,每年迎新年联欢会他都会表演。”
  “严于律己、平易待人”是沙国平为人的真实写照。退休前虽担任副校长一职,但退休后他一直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组织生活,从不摆架子,也从不缺席落下。"大病初愈之后,声音还没有恢复,参与组织生活会时,他就用点头、竖拇指来表态",工会主席万本庚说道。
  “记得有一次,省老科协组织各高校老科协会长到浙江调研,承接业务的旅游公司为了扩大业务,为每位会长退还了300元的服务费,他坚持不收,将这笔费用放在校老科协的集体经费中。”校老科协秘书长王照文回忆道。
  退休十多年来,他一直与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为群众谋福利。每年都会积极组织校老科协成员开展主题科技日的活动,即便是经费紧张,他也充分运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大家外出采风:到新余考察光伏电池,到景德镇考察陶瓷生产,到南昌航空城参观大飞机厂房,到九江观看长江二桥的建成通车……"开展这样的活动并不简单,组织报名、联系旅游公司、安排行程、保障安全等等,他都亲自负责或过问",老科协副会长金宗斌说道。组织老同志外出,大家的安全沙国平时刻挂在心上,“有一次我们外出参加秧歌比赛,他有事不能一同前往,对我再三叮嘱一定要多几个人跟着照顾才好。”万水香印象深刻。
  即便是2013年后他病重住院,经历了开刀、化疗,口不能言,他依旧心心念念自己肩上的工作。工作汇报要听,工作计划要指示,不能说就用微信、短信、书信和大家交流,从不耽误落下。
爱校如家忠厚传
  爱校如家,对于沙国平来说,不是一句空话。退休后,他依然长期住在学校,每天早上坚持6点起床,绕学校健步走一小时,他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校园内一点点的变化,见证学校近年的蓬勃发展。
  退休之初,就有民办高校以高薪聘请沙国平前去教学。面对这份诱人的待遇,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选择继续留在学校,在这片他奉献一生的热土上继续发光发热。
  “退休了还是想帮学校做点事,也感谢学校对我的重视和信任。我们离退人员都希望学校发展得更加辉煌,学校这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我们深感欣慰。”沙国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学校近年发展成效显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各方面都上升到一个新的发展平台,我甚为欣慰。现将近期思考的几点建议提供参考:引进人才已见成效,但如何稳定和发挥年轻博士的作用?建议举办培训班,以老带新,帮年轻博士过好教学关;组建学科团队形成合力,不要单打独斗;关心年轻博士生活,后续服务要跟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激发了办学活力,仍需总结,要检查校院二级各自职责落实情况,进一步提升院级管理班子战斗力。离退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要提高离退人员的管理观念,让大家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正能量的作用……”沙国平以校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的身份,在2017年春节刚过时,给校党委书记万明写了这封建议信,信中谈到了人才引进、校院二级管理、离退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内容详实,措施具体,有很强的针对性。
  人才是兴校之基、强校之本,青年教师关系着学校发展的未来。沙国平一直关心的我校人才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质的飞跃:连续出台了《“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关于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天佑人才”计划实施办法》、《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文件。近5年,我校累计引进博士及以上层次人才200余人,博士化率比2012年提高23%,主流学科博士化率达到了60%。截至目前,共有40余人次获得各类省级以上人才荣誉称号,在“长江”“杰青”“万人”等项目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50%以上获奖人员曾入选“天佑人才计划”。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先“齐家”而后“治国”。沙国平爱学校如爱自己的小家,在校,为学校的发展鞠躬尽瘁;在家,为子女言传身教。
  “老爷子是个很传统的人,他非常重视亲情,在家里也很受亲戚敬重,他在住院期间,晚辈都轮流请假来病床前守护,这么多年了都把老爷子当父亲一样来敬重爱戴。”沙国平的小儿子沙志强说道。每年过年,沙国平都会回到瑞昌老家,陪姐姐住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传统中国,人人都崇尚底蕴厚重、氛围浓厚的家风,沙国平告诫儿子要做一个正直的人,努力提升自己,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家风是从沙国平的父辈开始,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这种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平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我们两兄弟在父亲熏陶下,从大学毕业就再没让父亲操过心,在事业上也小有成就。对父亲坚持执着的精神,尤为敬佩:一是他坚持锻炼,40多年如一日;二是每天都会写日记。”沙志强回忆道。沙国平时常告诫晚辈要廉洁自律、守住底线,为他们敲响警钟。
  不仅如此,沙国平还热心助人,“有一次侄女要考研时来向他咨询,他像做功课一样认真查资料,帮助侄女分析选择。还有的远方亲戚家比较困难,也会接济他们,帮助亲戚家的子女上学。”
  斯人已去,德范永存。(文/高欣音、盛中兴、李明亮、钟勇招)
华东交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91331次访问,全刊已有38825938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