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土建学院:做开放创新的排头兵
作者:□黄晓鹤
查看:31   


  近期,土木建筑学院徐长节教授成功入选国家杰青,直接资助费用350万元,取得我校人才引育新突破。土建学院素有交大的“排头兵”“旗舰店”之称,成立最早、品牌最响、成绩最靓。以土木工程学科为主、以交通土建为特色,是江西省土木工程学科“盟主”单位。
  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且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论证); 工程管理中英合作办学通过教育部评估;在全校率先取得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天佑班被誉为“最牛学霸班”,中铁国际班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冯青松获第十三届詹天佑科学技术奖……近年来学院取得的系列成绩,便是学校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办学”大讨论下进位赶超的一个典型缩影。
引凤亮翅:持续努力,必有所成
  2014年该校首次用年薪引进学院院长,来自浙江大学的徐长节便一度成为学校的新闻人物。“来交大工作是我人生的正确选择”,3年前他毅然抉择,而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悉数入选。这既是他抉择后的奋斗成长足迹,也是学校引凤亮翅的和鸣锵锵。
  初任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恰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在他的带领下,学院机构进行了调整,整合了教研室与学科功能,成立了4个系、14个研究所、1个实验中心,形成了“院-系-研究所”的管理架构,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让活力迸发出来。徐长节的“抓主干,抓所长”的权力下放思路颇显成效。
  行政事务难免琐碎,但科研“看家活”亦不可耽误。与名校相比,面对科研投入不足等客观因素,徐长节始终保持着“惜时如金、不等不靠、脚踏实地”的乐观心态,在有限的条件下努力争取做出更多更好的成果。白天忙于行政事务,晚上则成了他科研的主战场,挑灯夜战已是家常便饭。
  “在这里,学校领导大力扶持,政策配套齐全,科研环境宽松,学术交流自由,参与申报人才计划的限制少、阻力小,机会也多。”一直有想法、有目标、有信心的他常以“风物长宜放眼量”自勉,不可自暴自弃,持续努力,必有所成。2016年在申报人才计划的最后冲刺关头,他主动提出辞去院长职务,全身心投入,毕其功于一役。
  语言表达能力是科研人员的基本素养,具备科研实力,所思所想能否简明、清楚、准确地表达,很多时候直接关乎项目申报的成败。“我从小就爱好文学,不仅能陶冶性情,而且能锻炼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这对撰写项目申请书、临场答辩、总结陈述等都很有帮助。”申报过程竞争激烈,“实力+努力”助力徐长节重重突围,顺利将“国字号”人才头衔收入囊中。
争先冒尖:创新才是硬道理
  “双一流”建设济济人才是关键。人才引进带来的不仅仅是高学历、高素质的人,还有新观念、新思维、新理念的注入与碰撞,以及你追我赶、争先冒尖的氛围。“花大价去大量引进人才起初我们还是有所顾虑的,徐院长有着开放办学的视野,很快我们班子成员就达成了共识:要用足学校优惠的人才引进政策,主动多引进人才,鼓励多干事,支持干成事。”土建学院党委书记李立玲回忆道。
  学院2014年引进9人,2015年引进13人,2016年引进19人……以平均每年10余人的力度引进博士,近3年国家自然基金获得者有一半是新引进的人才,党员比率达80%以上。他们既分担教学任务,又充实科研队伍,提升学科影响力,想干事、善干事、敢担当、乐奉献者不乏其人。
  前不久拿到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的陈莘莘博士于2013年9月来校任教,科研步伐丝毫不懈怠,主持及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接连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于他而言,交大具有影响力的力学科研团队与平台、鼓励争先冒尖的氛围与环境更为重要。“平常心是关键,平时踏实干事,对科研方向、问题、现状等持之以恒地关注思考,多走出去与同行交流,融入学术圈,这应是科研工作者的习惯与常态。”
  2015年土木工程专业接受工程认证,并一次性顺利通过,其中青年教师的广泛参与、主动作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提高效率?“遇到问题,我们通常是先提出解决方案,再通过微信、QQ及时反馈沟通,以尽量缩短沟通反馈时间。”桥梁教研室负责人刘旭政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江西省2017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启动,作为建环专业教师,今年初入校工作的王衍金博士担任能源动力大类专业组秘书,立马投入到熟悉文件、摸清家底、对比同行、通力协作、整理材料之中。
   “头衔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扎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在专业领域真正推动技术进步,造福时代。”谈到未来的科研规划,徐长节话语间始终绕不开“创新”一词。“创新才是硬道理!像岩土工程,大家考虑的多为安全问题,很少研究经济性与环保性,未来地下桩柱林立,如果能研发可控制使用年限、可自然降解且经济安全的创新型桩基础,这是我最为期待的。”
人文关怀:用心用情,凝聚人心
  学校注重人文关怀,为引进人才提供贴心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为重点学科和优秀人才设立“人才特区”,铺设“绿色通道”;下力气解决教工子女就学和新进博士配偶工作等问题,附属学校(幼儿园)招聘了一批全国吟诵名师、省级骨干教师来校任教,设立了教工子女班,教育环境焕然一新……学校用心用情,感化扶持,凝聚人心。
  校党委书记万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6周年之际,与土建学院30余名青年教师共赴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接受红色教育,并一起座谈拉家常、组队参加素质拓展训练。大家畅所欲言,或谈科研体会,或聊生活困惑,现场气氛活跃,洋溢着欢声笑语。“青年教师压力大,要多沟通、善交流,调整心态、放松心情、快乐工作。”万明勉励大家把握学校发展机遇,释放青春活力,尽快成长起来,支撑“双一流”建设。
  学院也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缓解工作压力,培养团队精神;为每位新博士配备了一名教学导师,指导帮助过好教学关,同时让他们保持博士期间的科研冲劲、拼劲,竭诚为教师排忧解难。“近3年,学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资助经费均逐年攀升,今年实现了国家杰青重大突破,目前90%以上的新进博士已拿到基金项目,学术氛围欣欣向荣。”土建学院常务副院长胡锋平说。
  今年6月在国际结构工程顶级期刊连发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袁方博士,除了专注于手中的科研,还兼任土建学院青年教师联谊会会长和结构工程党支部书记,积极为青年教师搭建沟通交流的友谊之桥。他坦言:“如今学校办公楼、科研楼夜晚灯火明亮的窗口越来越多了,争先冒尖的学术氛围越来越浓了,在交大工作的获得感幸福感也越来越充实!”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近年来,学校积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规范管理、提高服务,形成了科学的引才聚才、育才留才、选才用才的良性工作机制,展示出海纳百川、广聚英才的决心和气魄。迄今共引进、培养博士270余人,教师博士化率提高了19%,以徐长节教授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人才陆续吸引来校工作,为“双一流”建设、实现“百年交大梦”注入源源动力。


华东交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72375次访问,全刊已有38785687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