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关键词
范围
化信念为真情 凝心聚力为交大
——访原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沙国平教授
作者:□刘燕
查看:15   




  “我这辈子从39岁进入华东交大就与华东交大的事业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见证了华东交通大学的创办与发展的过程,体味了个中‘甜酸苦辣’的滋味。”谈起华东交大的建校史,沙国平是满脸的骄傲与兴奋。
  回忆起沙国平与交大的故事,可谓数之不尽。1979年7月,沙国平调入成立不久的华东交大。先后担任过化学老师、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应用化学研究所所长,基础课部工会主席、党总支委员、党办主任、党委组织(人事)部(处)长,1995年被铁道部任命为副校长、党委常委。在校级领导岗位上分管过教学、学生、招生就业、成教、体育、图书馆、中小学等方面工作。退休后还被聘为校教学督导组组长、校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老年人体育协会会长、校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等。
  为交大兢兢业业多年,如今的沙国平已入喜寿之年,在交大待了三十八个年头。三十八年风和雨,从建校初对交大美好前景的执着信念,如今却化成了血浓于水般的亲情。
三尺讲台教书育人
注重内涵发展
  入校以来,沙国平先后担任过化学老师,主讲《普通化学》、《给水排水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等课程。他回忆说:“我刚到那会儿,学校没条件给教职员工安排住宿,我只好借住在亲戚家,学校里也经常停水停电,老师学生日子过得都很艰苦呀!”
  那时候学校还没有一个功能健全的化学实验室,只是从福建订购了一批木实验桌,但桌柜没有挡板,不便于放置玻璃仪器。当时正好基建科从东北调来一批又粗又直的东北松,沙国平带领整个化学教研室的老师一齐上阵,不求报酬补贴,连喝的白开水都是自带,只求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实践的地方。“大家拿起长锯当起锯木工,把十多米长的东北松锯成约2米长一节,然后又推着平板车送到财大旁边一个锯板厂加工成木板和木条。当时去财大是一条黄沙路,要经过上下两道高坡,沿途尘土飞扬,拉车很是吃力,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毫无怨言。”沙国平如此说道。
  为了建设高温实验室,沙国平再次和教研室老师们携手并肩,既当泥工,又当搬运工,一箱二、三百斤重的平板玻璃硬是由4-6人从一楼抬上四楼。百斤重的水泥包由体力好的年轻老师背上肩膀硬扛上四楼。看着自己亲手搭建的化学实验室,想到学生以后都能亲自到实验室欣赏化学的神奇魅力,沙国平和大家都打心眼里高兴。
  谈到教学方法,沙国平多次强调:“当老师务必要求真务实,注重内涵发展,万万不可做表面功夫,要不然就可能误人子弟了呀。”
  三十多年前的中国高校,还没有手机电脑互联网这些概念,老师上课前需要手写备课,上课一律用粉笔写板书,学生稍有不懂,就给他们耐心解释。每一个环节,每个教学过程都要考虑周到,攻克每一个遇到的学术难题,悉心引导学生。“我教了很多届的化学,有相同的课程,也有不同的课程,但是每一届我都要重新写讲稿,要不断补充新的知识点,添加心得体会,这样学生听起来也不会觉得乏味。”没有PPT,没有网络,所有的教学灵感或新的知识点都只能用笔工工整整地记在本子上。在沙老师的家里,现在还厚厚地堆着很多当年自己亲手写的教案和讲稿呢!
  沙老师说:“我们那时虽然条件苦,但是每个老师都有一股子拼劲,不叫苦不喊累,乐于奉献,教学态度严谨认真,从来不会放松对任何一个学生的要求。”
求贤若渴壮大师资
引领青年教师成才
  “我们化学学科能发展到今天,老先生是第一大功臣,我们这些后来人都是站在他的肩膀上,他为我们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优秀教师徐文媛如此评价道。
  华东交大建立初期,学校师资匮乏,留下来的人员仅65人,教师只有21人。而办学的关键在于师资,建校初期尤为重要。校领导在意识到这一严重问题后,提出了人才强校“三个五计划”,即50名教授,50名博士,500名专职教师。为了实现学校这一目标,沙国平便再次主动挑起这一重任。
  当年学校资金匮乏,作为交通类院校化学学科的建设并不被重视。“我作为化学老师,深知化学学科对一个工科学校的重要性,就想着得把我们学校的化学研究队伍带起来。”了解到兰州中科院化学物理研究所有一位叫任天辉博士很不错,沙国平亲自前往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找到任天辉的导师,邀请任天辉来交大任职,成功为华东交大引进第一位博士。
  为了留住任天辉博士,表达学校对人才的重视,学校不仅给其20万元安家费,还分给住房一套。当时任博士妻子来到南昌尚无工作,沙国平急忙联系有关单位,帮其解决工作问题,使任博士能够安心留在交大,潜心教学科研。之后,沙国平还主动帮助任博士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是当时我校第一个正式国家级研究课题。“当时的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邀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理化部主任介绍课题申请程序,我便和任博士一道跑到他们学校,邀请该主任来校介绍,最后不但顺利拿到基金项目,而且让化学研究室的几位老师也看到了希望,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
  对于人才,沙国平一直保持开放的心态,他开玩笑地说:“青年教师有青年教师的优势,他们思维活跃有想法,我一个老人不能老霸占着教学资源不放啊,得给年轻人留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
  一直以来,沙国平都担任我校多个学院化学课的老师。快到退休年龄时,学校的青年教师也逐渐增多,沙国平便主动向学校申请退下讲台,让青年教师上台授课。退休后,沙国平并没有从此远离三尺讲台,而是成为了青年教师的“幕后帮手”。
  “我退休后《物理化学》这门课便由新来的女老师徐文媛接手,为了帮助她在教学上尽快上手,我将自己多年手写的讲稿再重新整理了一份送给她。”
  除此以外,退休后作为教学督导组组长的沙国平也经常被邀请到各学院去听青年教师讲课,对于需要继续改进的地方,沙国平也会直接指出,耐心教导。青年教师们也很喜欢这位和蔼可亲的老教师来听自己的课,每次都能从他身上学到很多。但他却说:“无论成功与否,我们这些退休教师都很乐意与青年教师共同分享经验,大家互相提出建议,共同提高。”
  对于吸引和稳住人才,沙国平提出:“学校不仅要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更应该关心他们在政治上的进步和业务上的提升。”对于学校里教学态度端正、勤奋努力的优秀青年教师,沙国平不但让他们接任更高的职位,还主动介绍他们入党,让青年教师们全面发展。
心念交大出谋划策
推动“百年交大梦”
2003年,沙国平退休,选择了继续住在华东交大,本可以从此安享晚年的他却一直心心念念交大的发展,他感激地说道:“退休了还是想帮学校干点事,也要感谢学校对我的重视和信任,愿意在我退休后还能让我为学校做点事儿。”
  退休前期,作为教学和管理经验都很丰富的沙国平主要参加江西省教育厅的若干重大活动,多次被聘任为教育厅评估专家组组长、院校设置评审委员会专家,负责评审江西各大学院校设置。作为专家组成员,沙国平几乎走遍江西所有高校,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学科设置,以及是否符合教育部的规定,评判学校是否可以改名升级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曾参与过南昌航空学院(现改名为江西航空工业大学)、江西中医学院(现改名为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现改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等学校改名的评审工作。
除了为教育厅参与其他高校的审核评估,沙国平也积极参与到自己学校的评估项目中,包括专项评估、专业评价、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在专项评估中,他作为评估专家参与过我校教改课题申报、优秀教案、学生优秀试卷、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等的评审以及教学档案的建设。
就在今年2月份新年刚过,沙国平还主动写信给我校万明书记,针对“如何稳定和发挥年轻博士的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我校校院二级管理体制”以及离退工作方面的建设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说:“我们离退人员都希望学校发展得更加辉煌,虽然学校这些年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也得居安思危,学会总结和反思。”
自退休以来,沙国平便担任我校决策咨询委员会主任,为学校发展提供建议,搞调研,曾四、五次向学校提出办学方面的重大建议几十条。作为一名退许多年的校领导,沙国平仍然时刻关心学校发展,为学校出谋划策,殚精竭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广大师生尤为敬佩。
对待生活,沙国平永远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他告诉记者,退休之后无论是忙或不忙,每天早上他都坚持6点多起床,然后绕学校健步走活动一小时,晚上再忙也会争取在11点上床睡觉。他笑着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熬夜睡懒觉这种习惯不好,身体健康才能好好工作嘛!”
沙国平不仅自己生活作息健康,他还带领和帮助离退休老教职工一起过上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如今的他还是校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老年人体育协会会长。经常组织大家进行科普宣传,举办讲座,话题常常涉及到高铁发展、养老养生等话题。在老年体协中有十二个协会,包括歌舞、交谊舞、棋牌、门球、桌球、乒乓球、钓鱼等。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健康生活热爱运动,每年都会举办秋季运动会,而在老年体协中,沙国平在校运会过后便邀请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参加由他组织的趣味运动会。“我也希望我们这些离退休教职工能够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发挥退休老同志余热,丰富大家生活,大家都挺开心的。”
在校庆四十五周年庆时,沙国平组织江西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华东交大分会会员为此写了一本书——《难忘的回忆》。他在书中写道:“学校好,我们也好,这是离退休人员最朴实的想法。我们这些亲历者是历史长河中的过客,但在华东交通大学发展中所凝练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交大精神却是应该得到传承光大的,愿百年交大梦成真。”(摄/罗永睿)
华东交通大学 版权所有 
北京华文科教科技有限公司仅提供技术支持,图文与本公司无关
京ICP备12019430号-7
本期已有67119次访问,全刊已有38825935次访问